龙马海棠 - 耽美小说 - 陛下曾经嫁过我在线阅读 - 分卷阅读192

分卷阅读192

    倒不如暂且窖藏个几年,去掉浮华,养出气韵。

即便王倪几年后依旧不能取悦于皇帝,也能给王家挣得一个功名,拓展一份基业。

更主要的是,如此行事才是处处为王倪着想,方能使王倪对王家生出感恩之情,将王家的利益视为切身相关的大事要事。

而这,也是王夫人自王皇后这个孙女身上吸取到的经验教训。

——若是当初对那丫头好一点,让她肯于乖乖听话,现在哪还需要费这么多事啊!

王夫人暗自唏嘘。

同一夜,刑部尚书朱边也在琢磨皇宫里的事情。

许是直觉,朱边总觉得太后死得太过蹊跷,巧合得简直不像是巧合。

朱边最先怀疑的是高、陈二妃。

但仔细想过之后,朱边便意识到,对她们二人来说,太后的死固然有益,可益处却十分有限,真若是为此动了手,一旦被人察觉,追查出来,便是得不偿失。

今日见过皇帝陛下,问过太后脸上面具之事,朱边更是觉得,若非有那么多人亲眼目睹了事发经过,言之凿凿地认定太后就是一脚踏空,连推搡之事都不曾遭遇,他肯定会怀疑皇帝陛下一手导演了此事——

弑母。

听起来很是骇人,简直就是难以置信。

但朱边自打家破人亡,就一直在和“人心”二字打交道,他很清楚,这世上既有愿为子女去死的父母,也有想让子女替自己去死的父母。

骨rou,并不一定就有亲情。

更何况是本就比寻常人家更为复杂的天子之家。

朱边听说过,太后云氏一度想将皇帝陛下逐出家门,与其断绝关系,只是受到多方阻挠,终是未能成功。

昨日,朱边更是亲眼目睹了这对天家母子是如何的离心离德。

做母亲的一心揽权,完全就没想到要先问问儿子的死活;做儿子的也丝毫不曾顾及到母亲的脸面,看不出半点孺慕之情。

——这绝对是亲生的!

朱边一边感慨皇帝与太后之间的无情无义,一边又对皇帝与皇夫的有情有义生了好奇。

戚云恒对欧阳的信赖实在是超乎朱边的预料。

昏倒之前,戚云恒首先想到的就是要把欧阳叫到身边;苏醒之后,对欧阳所做的种种安排亦是毫无置疑地全盘接受。

朱边不知道戚云恒和欧阳是怎么分开的,但他可以肯定,在戚云恒逐鹿天下的十年里,欧阳可是连面都不曾露过,更不曾对戚云恒有过丝毫的助益。然而戚云恒登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欧阳接回身边,认下当初的婚事,给了他皇夫的尊号。

偏偏这个时候的戚云恒尚不知道欧阳把前朝玉玺的碎片转赠与他,也就是说,这并不是酬谢一般的报答。

既然如此,戚云恒又是因为什么而对欧阳念念不忘?

仅仅只是因为欧阳的长相吗?

朱边难以相信。

更让朱边无法理解的是,他们之间的信赖竟是相互的。

戚云恒将自己的安危交托给了欧阳,欧阳又何尝不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给了戚云恒?

欧阳在大朝会上的几次与人交锋,说到底都是为了维护戚云恒这个皇帝。

此前大闹秦国公府,欧阳也是为了给戚云恒做那开路先锋。

直白点说,皇夫根本就是把自己当成了皇帝手里的快刀,说砍谁就砍谁,无需商量!

然而,飞鸟尽,良弓藏。

他就不怕有朝一日,皇帝卸磨杀驴,将今日之功劳变成他日之罪名?

朱边反复回忆,怎么都想不出欧阳哪里像是个愚忠之人。

若说痴情……

若是痴情,当初又怎会舍陛下而去?

怎么想都不对劲,朱边自是越想越不明白。

好在,他也不需要明白。

他真正需要做的,是找出戚云恒的薄弱之处,重重地击打过去,使这个刚刚建立起来的国家再一次分崩离析,倾倒垮塌。

弑母,就是一个很不错的着手点。

可惜的是,朱边虽然认定戚云恒有嫌疑,却怎么都找不到证据。

太后脸上的伤势或许是一条线索。

但随着太后装殓入棺,伺候她的人也因其失职而获罪问斩,这条线索也已经失去意义。

即便查出什么,也必然是死无对证。

毕竟,朱边不可能打开太后的棺木,把太后的尸身从棺材里拖出来重新检验。

对普通人这么做,那叫负责;对皇家人这么做,那叫亵渎!

要杀头的!

朱边斟酌再三,终是做出了决定——

还是集中精力,先把秦国公府掀翻再说其他吧!

太后的葬礼过后,京城并没有因为暂停了婚嫁之事而静寂下来。

先是承恩侯府的大小姐欧菁打出为皇帝陛下祈福的旗号,拜了宫中的供奉道人为师,出家做了道姑,还特意在京城附近的柳县建了座道院,准备建好后便搬出承恩侯府。

不等京城中的夫人小姐把这条消息消化干净,争论出欧家小姐这是被保护起来还是被发配出去,秦国公归京的消息便抵达京城。

于是乎,大家的注意力立刻转移到了秦国公府这一次究竟会不会被皇帝发落上。

秦国公抵达京城的当天,戚云恒便在乾坤殿里召见了他。

见面之后,戚云恒只留了魏公公在旁作陪,将余下那些摆设一样的宫人全都遣了出去。

秦国公宋时倒是一派镇定,把夫人苗氏的那套说辞重复了一遍,显然已经通过某些渠道,与家中人校对过说辞。

听宋时说完,戚云恒不置一词,直接让魏公公将两份表单送到宋时面前。

一份是弩车的报损记录,一份是杨德江的供述。

报损记录上记载了三辆弩车的打造时间,在何时何地送入何军,在何时何地因何损毁,报损之人又是哪个。

而杨德江的供词却是讲述了他如何用仿制的传国玉玺换取了秦国公府的门客之名。

在欧阳的提醒下,戚云恒对杨德江这个人也上了心,命潘五春仔细审问,结果便审出了真假玉玺一事的一段前因。

前朝末年,杨德江靠诗词得了兴和帝的喜爱,被赏赐了宫中行走的资格。

以此为契机,某次,杨德江离开皇宫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乘坐的马车里多了个人,而且还是一个濒死之人。

那人似乎也知道自己行将就木,便把一个包裹硬塞给了杨德江,然后又用余下的力气告诉杨德江:传国玉玺已毁,兴和帝不敢声张,命人仿制了一个假货,准备瞒天过海,而他便是奉命制玺的工匠。

工匠此前并未见过传国玉玺,也没把自己雕刻的东西放在心上,直到玉玺的主体雕刻完毕,开始在下面刻字,工匠才恍然惊觉:我命休矣!

为了保命,工匠决定带着玉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