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马海棠 - 经典小说 - 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在线阅读 - 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166节

罪臣长子科举入仕记 第166节

    “戾太子竟在死前曾造景宗毒害!若此事当时查出,景宗也无法向群臣交代,所以他才灭口行事。以免污其圣名。”刘煦立即理清信中所揭示的真相,他看着卓思衡问道,“卓参知,敢问先帝可曾看过此信?”

    卓思衡平静道:“臣从未曾将此信献予先帝亲观。”

    “为什么?”刘煦不能理解,“先帝纵然遇事深思熟虑,可若视此信,必然不会善罢甘休,定然要还戾太子一个公道给景宗一个论断,卓参知与高御史……还有其他人家也能就此扬眉雪恨,参知为什么一直隐忍不发?”

    “臣并非不想为家人雪恨,可正是因为先帝会因此信于朝野肃清拨乱,臣才保持缄默至今。”卓思衡看向那封信上熟悉的字迹,目光流露无限的思绪,“景宗驾崩多年,若追究起来他才是元凶,可这世上如何去找死人复仇?陛下今日不知此事何为,其实还是有所执念,但这件事并非陛下登基第一年就该做之事,当事人均已过身,公道是给活在当下之人的,臣还活得好好的,可以等到合适的时候再行机变,或许还能作为援引也说不定。陛下也陪臣一道等等看吧。”

    刘煦觉得自己虽不敢说十足了解父亲,却也多少知悉其个性。父亲对此事深恶痛绝,只是一直隐忍不发,也并无好的借口来发作。其实这封信完全可以作引而出,但卓思衡却放弃了,要是真在父皇一朝凭借此信论功,他何须辅佐自己上位?以他的才干加上昔日东宫忠良之后的身份,平步青云甚至无需指日可待,简直是唾手可得。

    但卓思衡却没有。

    他选择了一条更难的路,并且顺利抵达重点——路上还捎带了自己一程。

    刘煦对卓思衡的感佩一直有增无减,今日更添重重一笔。

    “将这些人送去陪他们的好主上景宗,我也算做完了人臣人子应尽之事。更何况……”卓思衡看着刘煦笑道,“和陛下您说不也一样能有朝一日将公理昭彰天下么?急不来的事臣就不去急,把握当下才可论来日。”

    刘煦经此一论,也以拿定主意如何回复顾大学士,就在君臣二人相识一笑之际,高公公却急急赶来,额前全是汗珠禀报道:“启禀圣上,皇后娘娘产时已至,请您快去看看罢!”

    ……

    “你快去看看!我进不去内宫啊!”

    卓思衡火急火燎叫来云桑薇,却只能等在天章殿外,云桑薇倒是镇定,她说道:“有太后和圣上陪伴,想来无事。我去看看便是,你别慌。”

    云桑薇也有了诰命封衔,时长入宫陪伴太后,二人往往相谈甚欢,于是太后赐下了宫中可通行的宫令,赐云桑薇可随意进出探望自己。

    卓思衡赶紧示意她快去,云桑薇走出一步,却转过头回来压低声音对丈夫笑道:“宫变那天你都没慌过,皇后生孩子你倒如临大敌。”

    “宫变那是宫变,都是有迹可循能推敲分析的。可是生孩子……我是真不懂啊!”卓思衡觉得自己脑袋如斗,一晃荡里面都是液体的声音。

    云桑薇看他的样子实属无奈,让他别瞎担心便离开了,到了皇后中宫处,太后和长公主都已至此,而大长公主也不知什么时候到了,几个女人都非常镇定,只有皇帝像是被烫到脚的蟋蟀,根本不能在一处安静下来。

    真不愧是她男人教出来的帝王啊……

    云桑薇也只能在心里感叹一句。

    皇后的哭声与其说尖锐不如说凄楚,云桑薇在等候时听来未免有些伤感。

    尹毓华的这个后位来得着实艰难,因受刘翊谋逆案中从罪的家人连累,前朝许多人极力反对,不过云桑薇也知道,那些反对声音最大的都是自己家有适龄女子的高门公卿,当年他们未必就愿意将女儿嫁给尚为东宫的新帝,毕竟那个时候新帝的太子之位仍有悬念。可后来一夜潜邸化龙,眼看新帝又是孝顺的儿子要为先帝守孝,他们便都急了起来,一面催促后宫不可一日无主,一面又非要赶快给太子妃的母家论罪言诛……

    用卓思衡的话说,看着像替你着急的人,可能真正在着急的不过是自己的事,你只是个台阶。

    事实也恰好如此。

    新帝和卓思衡都不希望掌权伊始就因后宫和外戚将局面变得复杂,于是干脆也快刀斩乱麻,给彼时的太子妃母家按照国法定罪,但又说太子妃是先帝所选,要是不给封后,岂不是对先帝的安排有所怨怼?皇后要封,家人也要处置,可是皇后的母家按理女眷可以有些许从宽,于是就让太子妃的母亲和meimei从株连的死罪变为流放。

    太子妃这才顺利被封为皇后。

    可因家中事,皇后忧惧非常伤怀过度,七个月的时候就有不安稳的胎相,什么方法都折腾了,这也是刚九个月就生产,没能足月而诞,多少还是受了家中落罪的影响。

    如今云桑薇只希望皇后和孩子都能平安。

    这对朝局也是一种稳定。

    好在皇后的生产还算顺利,很快便有了消息,通传的人喜极而泣道:“皇后生下一位小公主!”

    先皇的两位公主如今都已晋升为长公主,这就是宫中现下唯一的公主了。

    因早在太医处知晓是位尊贵的公主将会出世,即便希望能有可继承皇位的皇子稳定朝局,但在座所有人仍然期待此位公主的到来,尤其是大长公主最为激动,她率先入内,在中宫的正殿内接过刚抱出来的公主逗弄,听见爽朗干脆的哭声立时赞道:“不亏是我刘家的女儿,自落地就有一股气势在。”

    皇帝听了这话笑出声来,他从未当过父亲,这次头一遭,急忙和姑姑申请想抱抱孩子,大长公主小心翼翼给襁褓中的公主送至皇帝怀中,再与太后对视欣慰一笑,云桑薇一时感慨,都说自古无情帝王家,半年前的腥风血雨不也是这样证明的么?可眼下一家人却都为一个小生命的到来而欢欣鼓舞,温情满溢,仿佛寻常百姓家。

    “小公主乳名可以慢慢起,但封号可想好了?”太后问道。

    “想好了,姑姑那辈的公主以宣字为首,朕的姊妹则都已上古史书里山川命名,朕的女儿,不若就以星辰为名好了。”皇帝已为这个孩子的到来准备了许久,不假思索道,“朕封她为瑶光公主。”

    丹山长公主赞叹道:“瑶光是北斗第一颗星,也被称为破军,是祥瑞之星,古人诗中有云‘王气应瑶光’,还有说‘见瑶光之星,贯月如虹’这样的星象吉兆之意。”

    此时有女医通传说皇后已醒,皇帝立即要带着瑶光公主去见见她的母后,兴冲冲抱着女儿入内。

    产房血腥气息已渐渐淡去,皇后尹毓华极为虚弱,刘煦抱着孩子看在眼中倍加酸楚怜惜道:“毓华,谢谢你为朕生下第一个孩子,辛苦你了。”

    其实这段日子,他怕见到皇后让其勾起伤心事便甚少与其见面,今日再见,夫妻二人一个为怀胎一个为国事都已憔悴不少。

    “你来看看咱们的孩子。”刘煦将瑶光公主的襁褓小心翼翼放在尹毓华的床榻边。

    尹毓华看着孩子已然安睡的乖巧面容,眼泪再度落下。

    “朕已封她为瑶光公主,她将像星辰一般在你我的庇佑下熠熠闪耀。乳名就你来起吧,好么?”刘煦坐在床边,看看尹毓华又看看女儿,他已经很久没有这样称心快意了。

    虽然他确实需要一个太子来稳固自己的朝局,可是初为人父的喜悦根本无法替代,这个女孩是如此让他难以自抑的喜爱,只抱过一次,他便想将世间万物都给她享用,那些自己没有享受过的爱,他也将绝不吝啬。

    尹毓华看见夫君的神色是那样喜悦,她的眼泪便更加抑制不住,用虚弱的颤声哀告道:“陛下……求您看在臣妾为您诞下公主的苦劳上,让臣妾的母亲和meimei回来吧……她们也是公主的亲人啊……”

    刘煦的面容和心骤然同时冷了下来。

    他抱起瑶光公主,站起身居高临下以帝王之姿俯视痛哭不止的尹毓华,平静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瑶光是朕的掌上明珠,是我朝独一无二的尊贵公主,她没有任何戴罪之身的外戚亲眷,从前没有,以后也不会。”

    他冷漠的语气让尹毓华感到陌生和惊惧,她在短暂的错愕后哭着不顾一切拽住刘煦的衣襟苦求道:“臣妾身上也流着尹家的血……公主身上的……也是啊……”

    刘煦轻轻拍打安抚女儿明黄色的襁褓,这是他私下里跟母亲学来的动作,说是可以安抚婴儿更好使之熟睡,他对待女儿是如何温柔,此刻看向尹毓华却是如何冰冷,他拂开妻子的手,用自己有史以来最严肃的语气道:“尹家所犯下的是不可饶恕的罪过,朕曾经给过你家人机会,是他们自己弃之不顾。他们的所作所为太子或许可以原谅,但皇帝不会。你是当朝皇后,是朕的妻子,朕和公主才是你的家人,忘掉他们,也不要再向朕说今日同样的话,不要让朕的女儿也失去母亲。”

    说完,他在尹毓华呆滞的目光中抱着女儿转身离去。

    第240章

    “卓大人还是那么招孩子喜欢。”

    百日后的孩子终于可以抱出内宫来,刘煦就迫不及待抱着瑶光公主在天章殿来见卓思衡。

    瑶光公主长相已能看得出有些肖似父亲,圆润如鹿的眼眸里蕴藉着纯净的光亮,一眨一眨,快给卓思衡的心眨得化掉了。

    他抱孩子的动作也还算娴熟,毕竟弟弟meimei自小都是他带,可这个孩子太小了,卓思衡也有点紧张,倒是刘煦显得十分放心,一边逗弄女儿,一边道:“她不怎么爱哭,睡得也踏实,母后也说瑶光乖巧懂事得出奇,不似一般婴孩。”

    卓思衡笑道:“我从前在朔州时听杏山乡的老人讲古时说过,打小不爱哭的孩子不是更懂事而是胆大有勇气,他们知道要来到这苦海世上却不畏惧不悲伤,是从地藏菩萨那里走过再来投父母,比旁人要多一份灵性通透。”

    前来送茶的高恭望行礼后亲自将茶摆好在书案上,再行离去,出门后忍不住自言自语,却又是同身边的小太监低声感慨道:“天章殿好多年都没这样的欢声笑语了……真好啊。”

    小太监是刚入宫一两年的,虽在这里当值,但先帝那时病重,天章殿到处死气沉沉全是苦涩药气弥漫,自然不解,于是问道:“高公公,这天章殿是圣上处置政务召见大臣的地方,怎么还能说上欢声笑语呢?”

    高恭望叹道:“你这就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了,先帝还康健时,天章殿那可是热闹欢快的地方,赵王殿下和丹山公主两个孩子一个爱笑一个爱闹,都活泼得很,先帝在处理政务,两个孩子就在前庭后苑嬉笑玩耍,诶呦,那些原本在后苑的花木可遭了殃了,有时候他们还跑到殿内去跑跳,先帝可正召见大臣呢!那时候胡公公时不时就要去哄两个孩子出来玩,他们要是不肯啊,先帝就只能留下,一面带着孩子,一面理事……虽说手忙脚乱的,可当真是笑声不断的好日子哦……”

    小太监听完似是不解,暗道这公公必然在摆老资历吹牛,怎么可能让孩子在这样肃静严正的地方嬉闹,不过提及赵王,他忽然想到在宫人之间流传的一些秘闻,好奇地压低声音问道:“高公公,他们说赵王殿下疯了,是真的么?”

    高恭望用手中浮尘扫过小太监的脸,换了冷冽的面容道:“主上也是你可以议论的么?这命你不稀罕就早说!”

    小太监听罢赶忙闭嘴,可他心中又嘀咕,有什么不能讲的,他们宫人哪个不害怕路过赵王居住的宫殿,那时不时自里面传出的尖锐哭笑交杂声响,是宫中人人惧怕的噩梦……

    ……

    “公主殿下的名字陛下可想好了?”卓思衡将瑶光公主的襁褓递给传唤而来的乳母,他和皇帝一道看着公主被抱着离去,两人竟然都有点不舍。

    不过还是正事要紧。

    “想了几个,又都觉得不可心。”刘煦叹气道,“给孩子起名字当真难啊……”

    卓思衡想了想,从袖子里摸出六枚新铸的宣永通宝来:“我家起名都是父母赐下,但字却都是随缘看天意的。陛下要觉得可行,不若试试看,先当一个乳名叫着,公主殿下正式的名讳待到礼部忙完了恩科再细细拟来参详也不迟。”

    刘煦哪见过这种花活,看着铜钱诧异道:“这……要怎么随缘看天意?”

    卓思衡给他讲了一遍自己是的字是何处来,以及他又是如何效法给弟弟悉衡取字,刘煦奇道:“朕还以为像卓参知家这样的书香门第起名都有个俨然的说法,没想到竟……这样随意。”可他其实也起了兴致,又道,“但这样也别有奇趣,只是不知今后同他人说出缘起,显得有些局促。”

    “陛下是皇帝,您只要说是自己翻遍典籍得来,那还会有人质疑么?”卓思衡毫无炮制谎言的心理负担道,“若是陛下也觉此法可行,不如一试?”

    刘煦是真的想试试看,他并非沉溺天象亦或祥瑞的人,因帝座是自己和卓思衡拼尽全力得来,自然对天数之说无有那样笃信,不过起个乳名倒也是有趣,他便亲自去取来天章殿所藏的古刻本《易经》,煞有介事接过卓思衡递来的铜钱,向桌上轻轻一投,六枚钱币仿佛听令的将士各自散开躺卧。

    卓思衡一一核对过阴阳卦面,四背二正,上下分明。

    竟然是两个震卦相接,刘煦翻开手中的《易经》快速找到了结果:“此挂为震卦,主亨,卜辞为‘震来虩虩,笑言哑哑;震惊百里,不丧匕鬯。’这卦很是诡异没有吉凶之论,也不知好坏……”

    卓思衡端详卦象和卦辞,也是眉头紧锁,坦白说这并不是个不吉之卦,甚至还有些玄奥蕴含其中,然而以他对易书的了解去给皇帝详细解释却也是为难,不过,好在刘煦是皇帝。

    “陛下与臣既然不能甚解其意,传来可以甚解的人一问便是。”卓思衡笑着说道,“这便是在其位谋其政也。”

    于是,浑天监察院的监正便被一道口谕传唤至天章殿。

    浑天监察院是个闲差,半年前先帝驾崩时是整个衙门里最忙的时候,不过在此之后他们发觉新帝和先帝一样,都不是心系天象的多疑之辈,于是又得闲下来。今日忽然传召,监正十分不安,谁知他拜见过皇帝后得到的却是个卜筮的疑问。

    “朕与卓大人观书查阅典籍,中有《易书》的掌故不明,还望监正可以指点。”

    刘煦说完,卓思衡适时将翻开至震一页的《易经》递给监正。

    监正本以为眼下临近先帝的盂兰郊祀,许是他们例行递交的文书中哪里天象出了纰漏,一颗心悬了一路,谁知到此处原来只是皇帝做学问求甚解,他立即放宽了心,知无不言道:“回陛下,此挂为震,民间自《易》中衍生出先天六十四卦中此为第五十一卦,乃是吉人自有天相之卦。”

    “所以这是上吉之卦了?”刘煦听闻女儿的乳名出处吉利,眉梢都舒展开来。

    监正道:“也不是。臣所言是吉人自有天相,不吉之人,自然无有此天象了。”

    卓思衡何等聪慧敏锐,当即明白其中玄妙:“监正的意思是,此卦之吉与不吉,要看所求之人是否得天襄助?”

    “卓相所言正是。”监正笑道,“自强之人自有天助,震卦亦有此意。”

    卓思衡心中暗想:当初父亲为我卜那一卦也是“君子自强不息”之卦,竟有这样巧的事,不同卦象竟然可作同解?

    刘煦想得却是:我既然是天子,我的掌上明珠得有天助也是应当。

    这时,监正却再拜再道:“但民间之《易》多用来占卜吉凶,却少有真参其中深意者,若单论易云,个中多有天地之至理,绝非一句吉凶可论。陛下看着震卦,又包藏着君子以恐惧修身的引申,意为身为君子,当知慎瘆,对值得恐惧的事心怀敬畏,不值得的一笑置之,此豁达通彻之心境才能称之为君子。”

    刘煦忽然觉得此卦博大精深起来,又问:“那这卦辞何解?”

    监正奉命上前,指着纸页上的卦辞示意:“陛下再看,其卦词里说‘震来虩虩,笑言哑哑’便是说天上打雷不过是寻常之事,过了便过了,笑一笑无需恐惧,当然也有其他名家释《易经》说此句是旁人对雷霆畏惧,而君子却能泰然,这二者实乃异曲同工,并非相悖。下一句‘震惊百里,不丧匕鬯’更是说滔天惊雷百里都能闻听其震颤之意,然而手握祭器亦或利刃的人,却不该为此而慌乱,因为这样的人注定要成为主事者,要是轻易外露惊恐,岂不让人难以信服?故而也有人解此二句,说是帝王受天命之卦象。”

    刘煦和卓思衡对视一眼,皆是一怔。

    待到浑天监察院监正离去,刘煦才感慨道:“没想到只一震字竟有如此多深意,可是又不好给瑶光真取个如名叫阿震的……”

    卓思衡想了想道:“那不如就将公主殿下的乳名起为辰这一字好了,无雨而震仍为雷。”

    “阿辰……是个好名字!”刘煦兴致冲冲取笔蘸墨在纸上写了个辰字,落笔时却又叹道,“可惜,如果阿辰是个皇子,这一卦象岂不更妙?”

    卓思衡能理解皇帝的忧虑与期待。毕竟刘煦自己也是东宫早立的受益者,如果不是当时的皇后决意让他去争一争,他若是到年长后没有这个太子之位,只怕这条路更是难行,因而在刘煦心中早立太子是稳妥且对孩子负责的行为,然而他的第一个孩子却是个女儿。

    刘煦与他父亲的过往使得他如此设想也是理所应当。

    卓思衡并非没有想过这个问题,而他也知道自己的答案对此时的刘煦想必惊世骇俗,可他已经斟酌过的措辞就显得温和许多:“一直以来臣心中都存有好奇,想问陛下求要一个想法。”

    刘煦率然道:“卓参知尽管说就是了,朕对你绝不会有所隐瞒。”

    “陛下以为太后与大长公主是如何人也?”

    “这还用说么?”刘煦想都未想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太后与大长公主皆为一代女杰,朕以为她们之能世间丈夫亦有不可及。尤其是太后,朕幼年无有师尊,多亏太后悉心教导,以事理述书、循循善诱,朕才能不至于因开蒙过迟而尽显愚鲁。可见太后智识过人。而之后的事卓参知都是知晓的,朕与你难以互通消息,多亏太后一直暗中替朕谋划,其心中丘壑与谋略绝非寻常妇人可比。”